8月27日,第二屆“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落下帷幕。本屆大賽歷時1年,來自500多所高校的2 216個團隊積極參與,歷經層層選拔,最終決出特等獎1名、一等獎8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DoMen”代表隊,以一款同期在安卓應用商店上架的DoNote產品,在眾多優秀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本屆大賽特等獎,并贏得8萬元的大賽項目最高獎金。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葛道凱司長、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陳偉司長、江蘇省教育廳沈健廳長、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徐一平主任出席了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的頒獎典禮。南京市雨花臺區區委書記、中國(南京)軟件谷工委書記張一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聶宏校長、中國工程院倪光南院士、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龔懷進副主任、江蘇省教育廳丁曉昌副廳長、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楊拴昌副院長等領導,以及來自高校的眾多評審專家,來自中國航信、用友軟件、宇龍酷派、遠光軟件、瑞中數據、石化盈科等軟件骨干企業的代表出席了頒獎典禮。
教育部職業和成人教育司司長 葛道凱
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司長 陳偉
“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蘇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江蘇省教育廳、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南京)軟件谷聯合承辦的一項大型公益性、創新性、全國性賽事。大賽以激發學生軟件開發熱情,為軟件產業培養優秀的實用人才為宗旨,秉承“政府指導,企業出題,高校參與,專家評審,育才選才”的組織形式,創新了產學融合新平臺。在成功舉辦第一屆“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后,應企業和廣大師生的要求,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江蘇省人民政府根據需要籌辦第二屆大賽,目的是為優秀人才搭建脫穎而出的舞臺,從大學生中發現更多軟件人才,為產業培養出更多新生力量。
與其他同類賽事不同,“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的最大特色是全賽程采用的賽題原型全部來源于全國軟件骨干企業的實際技術需求,企業元素的加入使得大賽更具實用性和權威性。據“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相關領導介紹,首先,國內軟件行業知名的企業為大賽出題獻策,能夠更精準地反映業內需求重點和行業發展趨勢,更好地體現產學結合精髓;其次,軟件技術領域資深的專家和教授全程參與大賽評選工作,能夠對學生的能力考量、作品優劣進行客觀精準的評定;再次,眾多高校踴躍報名,積極參賽,將鼓勵更多學子關注軟件技術,為選拔培養更多優秀軟件人才提供平臺。
據悉,今年上半年,我國軟件產業實現業務收入1.39萬億元,同比增長24.5%。軟件是高端人力資源高度聚集的產業,要實現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實現人才培養先行。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陳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軟件產業的發展最終要靠人才的支撐,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要肩負起新時期的歷史重任,需要更多有志于軟件產業的仁人志士加入其中?!濉覈浖a業目標是實現產值翻三番,與此同時,對軟件人才需求將凈增300萬。大賽對于吸引大學生了解軟件產業,更加喜歡軟件設計、關注軟件行業發展態勢,最終能投身軟件事業具有不可或缺的引導作用,從第一屆大賽可以看出,也將成為吸引、培養和選拔人才的重要渠道?!?/SPAN>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葛道凱司長在頒獎典禮上代表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宣讀對參賽師生的寄語,并表示,教育部聯合各行業、部委積極組織技能競賽活動,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賽對于職業教育發展的促進作用和對于教學改革的推動作用。一方面,大賽不僅僅是展示參賽學生風采、比拼專業技能的舞臺,更是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平臺。另一方面,舉辦大賽是調動地方和學校投入,改善專業條件,加強專業建設的有效抓手。第三,地方對于大賽的支持政策,很好地調動和激勵了師生工作學習的積極性。
組織“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是推動產學合作工作的重要一環。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徐一平主任表示,辦好第二屆“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指導各地做好報名參賽組織工作,總結推廣經驗,有助于積極推動和建立多層次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人才培養體系,推動江蘇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再上新的臺階。
中國工程院倪光南院士在頒獎典禮上說:“作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軟件賽事之一,‘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大賽為學生們提供了卓越的學習和交流平臺,也進一步促進了高校和高職軟件教育與行業趨勢相對接,推動軟件教育從教學型到應用型轉變。我們期待大賽能引入更多的行業領先技術,助力學校培養掌握最新技術趨勢、富于創新的優秀軟件人才?!?/SPAN>
獲獎的項目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大賽的特色——熱點領域,注重創新,重視實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DoMen團隊的“DoNote”產品將用戶進行記錄和分享的需求與百度云存儲相結合,開發了一款可實現多媒體混合編輯的電子化的手機App“筆記本”。用戶能夠通過多媒體進行記錄、編輯以及制作表格,并可以自動生成提醒,最終可以將用戶的筆記通過語音等多種方式識別出來。
獲獎代表與領導合影
作為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兩部委合作項目的一個重要組成,“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已經連續舉辦了兩屆。本屆大賽邀請了全國500余所高校和高職高專院校的2 216支在校學生團隊參賽,116支隊伍進入決賽;進入決賽的優勝隊成員在答辯結束后參與了現場招聘會;參與招聘會的企業包括軟件骨干企業代表和南京本地軟件企業。在頒獎典禮當晚,共有7家代表企業向7位獲獎學生代表頒發了就業意向聘書,以宇龍酷派、石化盈科、中國航信為代表的企業在頒獎典禮現場對獲獎學生發出了熱情邀請,誠摯歡迎更多獲獎學生在畢業后的加入。
校魂、大師、模范的精神傳承
——高職教育發展的原動力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之于國家、社會和人民,其作用至關重要。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辦學55年來,為浙江省建設行業和地方經濟輸送了各類人才3萬余名,先后被列為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和國家骨干高等職業院校立項建設單位,成為浙江省建設行業人才培養的基地和搖籃。
在全國職業教育不斷探索創新、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背景下,透視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的辦學實踐,不難發現,學校?;辍⒓寄艽髱熀偷赖履7兜木駛鞒?,正在成為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昀砟铑I軍,帶出“敢亮劍志筑強”團隊
任何一所學校都有傳統,傳統是什么,是由組建和建設這所學校時的書記和校長們的性格和氣質決定的,他們給這所學校注入了校魂。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為成立于1958年的浙江省建筑工業學校。黨委書記徐公芳和院長丁夏君等就是這所高職院校的有著豐富管理經驗和教育理念的創新型干部。
自就任以來,黨委書記徐公芳始終強調辦學要秉承學院五十多年來的精神傳統,形成師生員工共同的價值取向和對學院發展建設的共識,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睿智敏捷的思考和敢為人先的氣魄開創建設發展新局面。他強調,“要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意識,通過多種教育渠道,提升他們的情商,從社會需求出發,加快構建以培養上崗能力和遷移能力及個性發展能力為目標,以職業素養和知識結構、職業能力為要素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的職業人和合格的社會公民,這是幫助大學畢業生實現個人夢,進而為實現中國夢作出貢獻的現實路徑。”
教育離不開教師,可高職教師又該如何發展成長?
“面對經濟社會轉型變革帶來的知識恐慌和技能缺失,教師需要轉型?!痹洪L丁夏君認為,主動聯系行業、進入企業,走工學結合、產教對接的教學做一體化之路,是高職教師的必然選擇,“讓高職教師邁入企業職場,了解企業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對各類技術崗位技能人才知識、素質、技能的要求,從中汲取有用素材,拓展育人視野,調整專業教學方法。準確把握高職教學方向,才能成為新時期合格的育人名師。”
在這樣務實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學院上下團結一致,凝聚?;辏铝τ趯W院的建設發展。短短十年,該院就完成了蕭山高教園新校區的搬遷建設和綠色建筑節能示范性校園建設,培養了浙江省高職高專專業帶頭人23人等一大批教學名師,還建成了兩個省級教學團隊。截至目前,學院自主創業開設公司或擔任企業兼職經理以上的教師60余人,擁有注冊執業資格證書的教師近60人,具有高工以上職稱的教師近四分之一。校魂理念領軍,帶出了一支“敢亮劍,志筑強”的建筑技能型團隊。
大師技藝傳承,培育“現代魯班型”人才
兩千多年來,魯班一直被土木工匠奉為“始祖”,成為中國古代土木建筑工藝的集大成者。正是緣于這種獨特的尊崇,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園內,從整體設計、建筑風格,到道路命名,處處可見“魯班的身影”。黨委副書記劉建軍對此感慨頗多,“學院五十多年的辦學史,是一部魯班文化傳承的發展史。”
在大師精神的影響下,學院對教師的引進培養,十分注重專業技能和其在行業內的影響力。高比例的具有注冊執業資格證書和各類工程師系列以上職稱的教師隊伍為培育“現代魯班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具體的人才培育過程中,學院還將魯班等各類建筑大師的技藝品行寫入校本教材、進課堂,辦魯班人才學院,熏陶學生。精心澆灌下,學院經管系學生邵賽男剛剛入學兩年,就有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我從未想過自己還能拿到特等獎學金!”這個曾經被老師貼上“愛玩”“叛逆”標簽的女孩,通過魯班等大師技藝傳承的系列活動,逐漸樹立了成為“現代魯班型”人才的信念,一改過去作風,以全新面貌獲得了老師和同學的一致好評。
與邵賽男有一樣經歷的同學不在少數,2009級建筑工程系的學生來佳黎就是其中之一。即使已經畢業,她仍然對學校組織的“專業義工”志愿者活動念念不忘,“學院老師帶我們到建筑工地實習,既長了見識,也服務了社會。”在杭州、紹興、湖州等建筑工地上,工人們親切地把這支服務隊伍稱作“專業義工”。學院紀委書記薛德祥介紹,“‘專業義工’志愿活動是傳承魯班技藝的一個載體,不僅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了愛崗敬業的精神,還鍛煉了學生的專業技能?!?/SPAN>
2006年,學院還設立了“魯班創業園”,搭建了師生服務社會的重要平臺。在這個平臺的支持下,以2010屆建工系畢業生陳華鴻為主的研究創新小組,開發了外懸式外墻腳手架,獲得了國家專利。
此外,學院研究浙江省地域特色建筑及保護文化,以學院名師技藝傳承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踐,把職業院校建設成為傳承創新建筑文化、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的人才基地和產業支撐平臺。
模范道德引領,構筑“美麗建院人”品質
為了樹立模范,發揮榜樣的作用,該院近年來組織廣大教職工向雷鋒、各級各類及身邊的道德模范學習,構筑“美麗建院人”品質。
每年3月初開始,該院在全院范圍內廣泛開展“學雷鋒,美麗建院在行動”的主題活動。通過建立學雷鋒常態化機制、定期召開學雷鋒常態化機制建設座談會等形式,把雷鋒精神貫徹到學校教師對學生的教書育人品質上。今年的學雷鋒活動中,學院就組織全院和合作企業聯合開展了“進社區解難題、中小幼傳幫教”等系列活動,為杭州蕭山寧圍鎮近1000名中小學生義務講解學院節能級排水示范新技術、開設書法指導課和各類建筑專業講座、為杭州濱江區長河街道天官社區為其河道整治立面改造解難題等。
構筑“美麗建院”的活動中,建院人還推出了一批身邊的榜樣。2012年10月15日,學院號召全體教職工向學院國家骨干建設專業樓宇智能專業的帶頭人馬福軍老師學習。一位老師感慨地說,“馬老師是一個特別有責任心的人,一心撲在工作上。每天都忙著給學生上課、撰寫國家骨干院校重點專業建設方案、指導學生參加省和全國技能比賽,即使妻子病危、去世也一如既往。這樣的事跡深深地影響和激勵著建院的每一位教職工?!?/SPAN>
如今,在先進的精神熏陶下,志愿服務已經成為學院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很多師生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主動踐行志愿精神。學院實訓部黃奕蕓等師生趁著清明假期,義務到工地上給建筑工人講授建筑節能知識。不少工地監理員都為建院人的優秀品質所感動,紛紛豎起了大拇指,“大學老師專門來工地上給我們講環保節能,這樣的機會太難得了。建院人好樣的!”
Copyright © 職教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1020808號-11 全國統一熱線電話:400-660-5933
免責聲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臺,所有信息僅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權益,請您積極向我們投訴。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動等國家法律不允許的內容,注意自我保護,謹防上當受騙